钨钼百科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炮射导弹

炮射导弹
  所谓炮射导弹,就是在弹头装有末端制导系统,用普通火炮发射后,能自动捕获目标并准确命中目标的一种炮弹。它常被人们称为长“眼睛”的炮弹。坦克上配备炮射导弹的思路主要是想在现有坦克火炮的基础上增加坦克火力的射程,但目前缺乏实战中使用的实例。美国曾在70年代装备过配用“橡树棍”反坦克导弹的M60A2主战坦克和M551轻型坦克。法国也曾研制过炮射导弹。但是,后来都放弃了这一做法。前苏联60年代开始研制炮射导弹,迄今有AT-8、AT-10和AT-11三种坦克炮射导弹装备部队,是唯一大量使用炮射导弹的国家。另外,以色列在“梅卡瓦4型”坦克上也配备了LAHAT激光制导炮射导弹,用于打击3000米外的装甲目标。
  高技术炮弹再造“战争之神”
  炮兵,素有“战争之神”的美誉。而“战神”再神,也离不开炮弹大家族的强力支持。如今,高技术的发展使“战争之神”焕发新的青春和活力,一大批从单纯追求对目标的硬杀伤转向对目标的软杀伤,从对具体目标的毁伤转向对武器系统破坏的新概念炮弹脱颖而出,并将显威于21世纪战场。
  制导炮弹:长“眼睛”会“思维”
  制导炮弹,可以说是炮弹与导弹的“混血儿”。它像普通炮弹那样由火炮发射,却能像导弹那样捕捉目标,可又没有导弹的发动机。其寻的头是炮弹的“眼睛”,当炮弹飞临目标上空时,会自动寻找攻击目标;其电子设备犹如炮弹的“ 大脑”,能使炮弹准确地跟踪并击中目标。
  制导炮弹的产生,带来了炮兵的一场革命,它使以往只能进行面射的榴弹炮、加农炮、火箭炮、迫击炮等,有了对点目标实施远距离精确打击的可能。目前,制导炮弹以法国和瑞典正在联合研制的155毫米“博尼斯”为典型代表。今后,随着信息制导技术的进步,将会使制导炮弹具有同时攻击多个目标的能力。
  侦察炮弹:堪称“战场神眼”
  侦察炮弹是一种通过摄像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对目标进行侦察、探测的信息化炮弹。就目前研制情况来看,它主要包括电视侦察炮弹、视频成像侦察炮弹和窃听侦察炮弹3种。
  电视侦察炮弹进行侦察具有安全、可靠、图像清晰等特点,尤其适于在空中侦察条件受限时使用。如美国正在研制的 X M185式电视侦察炮弹,可用155毫米榴弹炮发射。
  视频成像侦察炮弹由美国于1989年发明和研制。它利用弹丸向前飞行和旋转,使弹载传感器的视场作动态变化,对飞越的地形进行扫描,可实施对空中和地面的侦察并发现目标。其引信内还装有 G P S接收机,可接收3个或更多 G P S卫星信号,以实现对目标的精确跟踪。
  窃听侦察炮弹主要利用震动声响传感器窃听战场目标信息。它不仅可以探测人员的运动和数量情况,还可通过人员的说话声判断其国籍,如目标是车辆,则可判断车辆的种类。
  遥感炮弹:“发射后不用管”
  遥感炮弹又叫自寻的子母弹,是一种远距离反坦克新弹种。它既不同于一般火炮所使用的子母弹,也不同于末端制导炮弹,而是兼有两种炮弹的特点。当遥感炮弹由大口径火炮发射至目标上空时,降落伞张开,弹内信息传感器开始工作,它如同一部小雷达来搜索目标。发现目标后小破甲弹起爆,向目标射出一枚高速弹芯,可击穿装甲目标的顶部装甲。同其它炮弹相比,遥感炮弹具有“发射后不用管”的突出功能,它能从数十公里以外有效地摧毁敌装甲目标,且威力大、命中率高,一枚炮弹可同时多点攻击。
  干扰炮弹:令人真假难辨
  干扰炮弹是一种用来干扰敌方通信联络和信息传递的弹种。目前,世界上已经研制成功的干扰炮弹主要有通信干扰弹、声音干扰弹和箔条干扰弹3种。
  通信干扰弹是一种通过释放电磁信号,破坏或切断敌方无线电通信联络,使其通信网络产生混乱的信息化炮弹,在不良天候和昏暗条件下特别适用。海湾战争中,美军曾用155毫米通信干扰弹干扰伊拉克的无线电通信网,效果不错。
  声音干扰弹是专门用以干扰敌方指挥信息接收的弹种。该弹发射后,能接收到敌方人员发出的各种指挥口令,并可通过转换模仿敌方声音再发送出去,从而指挥调动敌军,使之真假难辨。
  箔条干扰弹是一种在弹膛内装有大量箔条块,主要用于干扰雷达回波信号的信息化炮弹,未来信息化战场上将广泛运用。
  诱饵炮弹:“骗你没商量”
  诱饵炮弹是一种通过辐射强大的红外线能量,从而制造出一个与所保护目标相同的红外辐射源,进而引诱红外导弹上当受骗的新型炮弹。诱饵炮弹中有烟火型诱饵弹、复合型诱饵弹和燃料型诱饵弹等类型。
  烟火型诱饵弹是以燃烧的烟火剂来辐射红外线能量;复合型诱饵弹,既能辐射红外线能量进行红外线欺骗干扰,又能通过抛撒金属箔条实施无源性雷达电子干扰,是一种专门对付红外与雷达复合制导导弹的干扰武器;燃料型诱饵弹是一种向威胁区喷洒诱饵燃料,引诱红外制导导弹发生误差的一种干扰弹药。如德国生产的76毫米“热狗”红外诱饵弹,发射后两秒钟即可形成红外诱饵。
  评估炮弹:把战场搬上屏幕
  评估炮弹是一种评估目标毁伤情况的信息化炮弹。这种炮弹内部装有微型电视摄像机,当它被发射至目标区域上空时,指挥员在电视屏幕上可将目标被毁情况尽收眼底。从而一改传统,使对目标盲射变为可视目标打击。
  美国80年代后期研制成功了155毫米目标验证和毁伤评估炮弹,该弹发射后能够在空中悬浮5分钟,由射击分队的一名操作手遥控飞行,其作用距离达60公里。
  可见,信息化炮弹的出现,无疑使“战争之神”如虎添翼,它们无疑将重新确立“战争之神”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的重要地位。

LAHAT是一种炮射导弹

炮射导弹 LAHAT是一种炮射导弹,只需对坦克的火力控制系统稍作修改,就可以用标准的105毫米或120毫米口径反坦克炮来发射该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同时还可以像常规炮弹那样装填和射击。LAHAT导弹装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射击时从炮管中飞出,尾部的4片稳定尾翼展开,保持飞行稳定,头部装有环架式半主动激光导引头。标准的LAHAT导弹采用串式高爆反坦克战斗部,可有效攻击包括装甲车在内的多种目标。 105毫米和120毫米口径LAHAT导弹总重19公斤,全长984毫米,采用常规铜弹壳。120毫米口径LAHAT导弹采用短弹壳,并带有软壳圆套。导弹飞行4000米的时间通常为14秒,有效射程超过6000米,圆概率误差小于0.7米。(祖典)据汉和军事报道: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公开了105毫米炮射半主动激光诱导导弹的更多细节。消息来源声称,正在给部分现役的88B主战坦克配备这种俄罗斯授权生产的半主动激光制导导弹。俄罗斯在1999年向中国转移了100毫米3UBK10-1“BASTION”导弹的生产技术。这一转移得到白俄罗斯的合作。白俄罗斯PELENGJSC消息来源告诉汉和,他们同时转移了1K13观瞄系统。北方工业公司在一辆试验型88B坦克上安装了1K13观瞄系统。 LAHAT是一种炮射导弹,只需对坦克的火力控制系统稍作修改,就可以用标准的105毫米或120毫米口径反坦克炮来发射该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同时还可以像常规炮弹那样装填和射击。 LAHAT导弹装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射击时从炮管中飞出,尾部的4片稳定尾翼展开,保持飞行稳定,头部装有环架式半主动激光导引头。标准的LAHAT导弹采用串式高爆反坦克战斗部,可有效攻击包括装甲车在内的多种目标。 105毫米和120毫米口径LAHAT导弹总重19公斤,全长984毫米,采用常规铜弹壳。120毫米口径LAHAT导弹采用短弹壳,并带有软壳圆套。导弹飞行4000米的时间通常为14秒,有效射程超过6000米,圆概率误差小于0.7米。(祖典)
炮射导弹炮射导弹

俄KBP此前声称,首批大约向中国提供了200枚左右的制造组件,随后逐步由中国实现国产化。这意味着尽管中国自己生产了105毫米的仿制型,但依然拥有100毫米BASTION的生产技术用于自己的第二代步兵战车。BASTION技术是随着BMP3步兵战车火控系统的生产技术转移中国的 中国生产的BASTION最大射程为5000米(俄罗斯BASTION为4000米)。对爆炸式反应装甲的穿透能力为650毫米(另一说550毫米),导弹全重19.8公斤,长度1140毫米。北方公司称,少量BASTION已经投入使用。消息来源透露了更多讯息,包括导弹重量为17.8公斤,最大初速度为360m/s,最大储备期限10年,激光视界白日为5度,夜间为6.6度,放大10x。在低光状况下的识别距离为800米,激光诱导机重量75公斤。KANWA从88B坦克上的观瞄器外形判断,它是白俄罗斯生产的早期型1K13。目前,1K13正在升级改良成前1K13/KC。1K13重量60公斤,采用被动模式的目标发现距离为500米,采用主动模式与PL1配合时候,发现目标的距离为1200米。由此可见,在技术上,中国生产的1K13进行了某些调整。 汉和认为,中国大陆为部分88B换装BASTION的主要目的,是为在未来的渡海作战中,先发制人对抗台湾陆军“勇虎”坦克。目前,还没有发现63A型水陆两用坦克配备了105毫米中国版BASTION系统,但是KANWA预测为63A配备这种型号的导弹已经是趋势,稍早之前,KANWA已经报导63A在2001年开始进行水上导弹发射的试验。问题是尽管BASTION有效射程达到4000-5000米,但是激光制导观瞄系统是早期型的1K13,妨碍了BASTION炮射导弹在夜间的有效作战使用。尤其是在低光环境下,对坦克的识别距离仅达到800米左右。目前还未发现中国陆军为88B配备其它类型的夜间热成像观瞄系统在实战中,现代坦克装备的热成像系统识别距离一般在2500-3000米之内,但是M1A2坦克驾驶员表示,美军要求只有在认准了是对手坦克之后才能开火,M1A2的开火距离在2000―2500米左右。这样,即使是配备BASTION炮射导弹的88B,在夜战中认准了对手坦克之后再开火的状况下,并不占有太大的先发制人优势。至于说精确度,现代坦克高性能的自动跟踪火控系统已经能够使尾翼脱壳穿甲弹(APFSDS)的精度大大提高,而且穿甲、破甲能力也远在BASTION之上。至关重要的是APFSDS的初速度远远大于炮射导弹,射程也达到2000-2500米。这是西方迄今为止没有在实战中配备炮射导弹的主要原因因此,BASTION炮射导弹真正较有实战价值的战法反而是配备在第二代步兵战车上,精确杀伤诸如战术地面目标、重要装甲车辆、工事等。 再就战术运用层次而言,为主战坦克配备炮射导弹的意图还有很大的心理作用。而且中国军队首先解决了有无的问题,因此,在未来的对台坦克战中,可能会占据一定的心理优势。今后他们的思路依然会沿袭俄式发展道路,为125毫米坦克炮研发类似的炮射半主动激光制导导弹。中国为99型主战坦克引进125毫米炮射导弹的问题,已经同乌克兰、俄罗斯进行了接触。由于装备数量庞大,125毫米导弹的研发也很有可能因循100毫米BASTION的道路,即要求俄罗斯或者乌克兰转移相应的生产技术。这样,在中国将会出现100毫米、105毫米、125毫米的炮射导弹。具体做法包括完全由乌克兰或者俄罗斯转移全新的125毫米炮射导弹。KANWA已经报导过中国就进口9K119炮射导弹系统的问题,同俄罗斯KBP设计局进行了交涉。其次,在现有105毫米炮射导弹的基础上,沿用制导系统,自己研制发动机和电动系统。北方工业公司透露,目前这一步已在进行之中。因此,判断125毫米炮射导弹在中国的出现应该在2006-2007年。

坦克炮射导弹

与炮弹相比,导弹具有射程远、命中精度高、杀伤威力大等优点。坦克炮发射炮射导弹就是使精确制导技术与常规坦克炮、反坦克炮系统达到有机的结合,保留了原系统反应快、火力猛的特点,且不改变其成员建制和分工,不过多地增加系统的复杂性,但却拓宽了坦克和反坦克炮的远距离对抗能力,作战距离由2000米提到4000米以上,使坦克可以在野战中攻击武装直升机、防御坦克歼击车,以及在隐蔽阵地上对敌坦克实施远距离射击。

 

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坦克炮射导弹是利用坦克的火炮、观瞄系统,以及指挥制导系统将导弹发射出去,并导向目标。炮射导弹系统主要由坦克炮、控制装置、整装导弹、检测仪器及模拟训练器等组成。 控制装置 主要是发现,识别目标,并发射用于控制导弹飞行的激光束信息场。它主要由瞄准制导仪、变流器及全套连接电缆等组成。 整装导弹 由导弹、药筒及弹带组成。导弹是一个具有聚能装药串联战斗部的激光半自动缸导导弹参它主要由舵机舱、战斗部舱、增速发动机、仪器舱及弹托等组成。 舵机舱主要用途是借助气动力舵翼控制导弹航向和俯仰。导弹发射前,舵翼折叠在舵机舱内,覆以护板,在导弹飞出炮膛后,舵片张开机构抛掉护板,将舵片张开并定位于工作位置。
战斗部舱由战斗部和电子延迟装置组成。其远距离解除保险机构能保证引信在距坦克规定的距离外才能解除保险;自毁机构能保证导弹在未击中目标和瞎火时自动销毁。电子延时装置位于前置战斗部的底部。
增速发动机是一台单室固体火箭发动机,用以保证导弹在弹道上获得一定飞行速度。仪器舱用来装所有控制装置和弹翼(除舵机外)。
弹托由本体、活塞、药室、感应器座、触头及节流阀等组成。为使弹托在导弹发射出炮口时能及时脱落,在药筒与弹托本体底部空腔间设置了过滤器和节流阀。当导弹在炮膛内运动时,火药燃气通过过滤器及节流阀进入弹托底部空腔,导弹飞出炮口后弹托底部空腔和弹后空间便形成压力差,将弹托与弹体的连接螺钉切断,将弹托抛出,同时弹翼张开。
最新的坦克炮射导弹武器系统一般采用激光驾束制导方式,其工作原理是射手用瞄准制导仪瞄准、跟踪目标,并用与瞄准镜同轴的激光器向目标发射激光波束(直径为6米的激光编码场),然后发射导弹。导弹飞离炮管后进入激光波束,弹尾的激光接受器把接受到的光信号变为电脉冲信号、弹上控制电路的坐标分析器将电脉冲信号处理成与激光束坐标系中导弹的Y、Z坐标成比例的电信号(Y为垂直方向偏离,Z为水平方向偏离)。再通过转换,在弹上控制电路的校正滤波器的输出端形成既与导弹在激光束中的坐标成正比,又与这些坐标的变化速度成正比的信号Y′、Z′。

炮射导弹炮射导弹


由于该弹为旋转弹,弹上陀螺坐标仪将信号Y′、Z′转换到导弹坐标系中,再提供给舵机。舵机将输入信号转换成导弹舵翼的偏转角,舵翼偏转产生气动力,驱使导弹向激光束中心移动。导弹向激光束中心移动,相对激光束中心偏差在变化,激光接收器输出端的电信号也将变化。因激光束中心与瞄准镜中心平行设置,导弹沿激光中心飞行也就是沿瞄准线飞行,这样就可以瞄到哪打到哪。

发展过程

早在上世纪50年代,苏联便于1957年提出第一代坦克炮射导弹的概念。美国从1958年开始研制坦克炮射导弹;并研制成功世界上最早的坦克炮射导弹“橡树棍”,采用红外制导。


60年代以后,坦克炮发射导弹的研究进入新阶段。苏联研制了第一种“红宝石”坦克炮射导弹。由于其空心装药战斗部威力不大,无线电指令制导系统也容易受干扰,这种炮射导弹最终没成功。此后,它们主要对已大量生产的T-2和T-64坦克做改进。为避免重蹈覆辙,改进时没有采用炮射导弹,而是用发射轨进行发射。287号坦克发射“台风”导弹,150号坦克发射“龙”式导戴真中“龙”式的试验获得成功。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也开始探讨如何在坦克上采用反坦克导弹、法国研究了利用坦克炮直接发射的反坦克导弹,这就是有名的“阿克拉”导弹、它采用激光驾束制导方式,飞行速度500米/秒,最大射程3800米,单发命中概率接近100%。1966年,美军在M551“谢里登”坦克上装备了MGM-51A“橡树棍”导弹攀。
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军用M60A2和“谢里登’,坦克发射的“橡树棍”导弹准确击中2000米的试验坦克,此距离超过了当时主战坦克的直射距离,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
80年代,由于导弹的技术复杂,研究导弹付出的代价比常规炮弹高很多,而发展坦克火控系统和先进的光电传感器,也可达到与制导炮弹相当的效果,因此西方国家逐渐放弃发展坦克炮射导弹。只有苏联一直坚持研制炮射导弹。

各国产品

目前,俄罗斯炮射导弹的发展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拥有基于三种型号(9M112 、9M117、9M119)的12种坦克炮射导弹,10多种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约20多种类别的反坦克导弹。有便携、车载、直升机载、固定翼机载、炮射等多种形式。射程最短的有1~1.5千米,最远的10千米,导弹平均飞行速度最大达800米/秒。此外,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相继加入研制坦克炮射导弹的行列。
乌克兰 研制的激光驾束制导炮射导弹已从最初的125毫米拓展到100毫米和120毫米口径。不同口径的炮弹采用相同的气动布局,战斗部位于前端,后部包括推进系统、4片弹翼和4片尾翼。100毫米的弹重25千克,120毫米的弹重27千克,125毫米的重30千克,25毫米导弹可配装于T-80UD、T-84、 T-72AG 、T-72B 和T-72C坦克,100毫米导弹配装于T-55M坦克和MT-12牵引反坦克炮。120毫米导弹可配装在采用120毫米滑膛坦克炮的坦克上,但必须装有用于制导导弹的瞄准系统。 以色列 STAR智能攻顶炮射导弹的独特之处是采用了最先进的“纯心”制导模块。“纯心”是一种结合制导、导航、飞行控制于一体的小型计算机,最小直径80毫米,长82毫米,重量低于500克。安装它后,STAR能在最大射程接收第三方目标信息(条件是在1000米/秒的速度下)。
以色列还研制子“拉哈特”(LAHAT)激光制导炮射导弹,其自标指示装置既可设置在发射系统内,也可采用外置方式。LAHAT共有105毫米和120毫米两种基本型号分105毫米的重19千克,长984毫米,采用传统黄铜药筒分120毫米导弹药筒较短,有弹托直径适配器。导弹飞到4000米只需14秒,有效射程超过6000米。“拉哈特”除装备在“悍马”车和BMP装甲车上以外,还可供武装直升机使用。
印度 “弩马”超视距激光制导炮射导弹可装备在“阿琼”主战坦克上。有效射程5~8千米,可曲射打击装甲战斗车辆,也可直射打击直升机。
瑞典 瑞典研制的炮射导弹“斯垂克斯”可供120毫米滑膛炮发射,于1994年前后开始装备部队。
苏联 9M112“眼镜蛇”是苏联研制的第一类坦克炮射导弹,口径125毫米,最大飞行速度为400米/秒,最大射程为5000 米,破甲厚度700~800毫米。1981年列装,分别装配在T-64和T-80坦克上,供2A46型125毫米滑膛炮发射。
9M112采用药筒分装式结构,类似野战火炮发射的炮弹匆平时分前后两部分,装在自动装弹机内,前部是导弹本体部分,_包括破甲战斗部和固体推进续航发动机;后部包括起飞推进剂和底板,相当于普通炮弹的药筒部分。使用时,将前、后两部分送入炮膛,二者自动连成一体。车长座位的前方装有小型指挥天线,可向导弹发送无线电控制指令。制导系统为半自动瞄准线指令制导,炮长必须在整个过程中瞄准目标,同时组装在制式炮长瞄准镜内的测向仪则利用导弹尾焰的红外光源跟踪,飞行中的导弹接收到无线电控制信号后,不断修正弹道,直到命中目标。
9M117“堡垒”是第二类坦克炮射导弹。口径100毫米,导弹重26.8千克,最大射程4000米,平均飞行速度375米/秒,破甲厚度550毫米。该弹于1985年列装,在T-55和BMP-3步兵战车上,用2A70式100毫米线膛炮发射,T-62上,用2A20型115毫米滑膛炮发射。 9M117装于像炮弹一样的药筒内,靠发射药将导弹推出炮管。该导弹采用激光驾束制导方式,使用望远式瞄准镜瞄准。它与激光发射器组装在一起,并配有稳定器。瞄准线随动于装有稳定器的火炮,制导期间瞄准线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单独稳定,不随火炮运动。
当制导弹由电击发后,药筒内的发射药立即点燃,在1.5秒内导弹飞出炮管,弹上电源及陀螺仪同时开始工作、然后抛掉弹底盖,展开控制尾翼,点燃导弹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使导弹沿坦克上的激光发射器发出的红外激光波束形成的制导区飞形。若未击中目标,弹上自毁机构可在26~41秒内引爆空心装药战斗部使导弹自毁。为能在夜间发射导弹,坦克配有红外和微光夜视仪。红外视距1200米,微光视距500米。
虽然“堡垒”导弹的最大射程、平均速度和破甲厚度均比“眼镜蛇”有所下降,但它采用了激光驾束制导方式,代替了无线电指令制导。激光驾束制导方式很难受外界干扰,而且使车长在操作时减少了操作难度。
在“堡垒”导弹的基础上,还有两种变型弹,构造和性能与“堡垒”大体相同,只是配用的武器不同。一种是“铁拳”主要用于MT-12牵引式反坦克炮,口径100毫米。炮上新增加了1具专用激光指示器,以便对导弹进行激光制导。另一种是 9M117M导弹,主要装备于BMP-3步兵战车。这种步兵战车采用的2A70火炮口径虽然也是100毫米,但弹道性能与T-55坦克炮不同。为此,对导弹的发射药组件进行了改进。由于导弹与车内原有自动装弹机不太匹配,因而重新设计了装放导弹的弹药箱,可以存放6枚弹。
苏联研制的第三类坦克炮射导弹是9M119“芦笛”(北约代号为AT-11“犯击手”),1986年列装,分别装配于T-72和T-80坦克上,供2A46型125毫米滑膛炮发射。“芦笛”重17.2千克,弹长450毫米,最大射击范围为5000米,平均飞行速度高达800米/秒,破甲厚度为带反应装甲770毫米。
 9M119导弹由弹体和发射药筒两部分组成。弹体的底部有一圆形光学元件,用来接收编码激光信号。弹体中部和尾部有两种不同用途的控制翼,尾部的弹翼用于调节导弹在飞行中的稳定性,中部的用于控制飞行方向。这种导弹与众不同的是,把固体燃料续航发动机移到了导弹的最前端,战斗部则移到了发动机后面,可使金属射流获得最佳破坏效果、战斗部直径125毫米,重4.2千克,对目标的破甲厚度与弹径之比达7:1,这在当时确实是不错的性能。
从性能数据可以看出“芦笛”导弹在各个方面比“堡垒”有很大提高,特别是其800米/秒的平均速度已达到世上反坦克导弹的最高时速,这种高速度为炮长的操作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
在发射激光驾束制导导弹的过程中,炮长必须在瞄准镜中始终瞄准目标为导弹制导。假设目标处于4000米处,若以“堡垒”380米/秒的飞行速度计算,击中目标需11秒左右,而“芦笛”只需5秒就可击中,6秒钟对于低速行驶(或停止)发射导弹的坦克具有相当大的战术意义。‘芦笛”导弹比“堡垒”导弹的另一个优点是其450毫米的弹长(“堡垒”约为1米),这就使其可按普通炮弹的方式进行存储和填装,而不需要单独的设备,提高了坦克的整体可靠性。“芦笛”将装备俄罗斯T-90E主战坦克,供2A46MI型125毫米滑膛炮发射。
9M119的最重要特点是制导方式采用了较先进的激光束驾制导原理而不再是老式的无线电制导,它可能得益于“红土地”制导炮弹的技术发展,也可以说是受益于激光制导技术的日趋成熟。
  
发展前景

出于进攻与防御两方面的考虑,坦克携带导弹已成为必然的趋熟最先进的“芦笛”导弹比“红宝石”导弹在整体性能上有很大提高,但坦克炮射导弹技术仍有很多改进之处。首先是其昂贵的价格,1枚“芦笛”约4万美金,30发就可以买1辆T-72坦克。如何降低成本是坦克炮射导弹发展的关键问题。另外,坦克炮射导弹在制导方式上也需进一步改进,现在发射“芦笛”导弹,炮长仍需长时间瞄准。做到准确射击还有一定难度,若能进一步改进制导方式,实现“发射后不用管”,那么坦克炮射导弹必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榴弹    下一篇 门罗效应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